開幕式介紹


一年一度的台大藝術季即將展開序幕,然而,迎接我們的是日漸攀升的疫情現況。校園各處爆出確診人數,隨時都要閉館清理消毒,今年的主題---清潔進行中這個詞,彷彿在開幕之前就變成了目前校園的常態,而清消也變成一個令人有些害怕及不便的日常。 在全面遠距以及單次活動需在八十人以下的限制下,本開幕企劃的發想原點為舉辦一場全校性的清消計畫---清消進行中,讓大家用輕鬆愉快的方式體驗看似新冠肺炎下令人畏懼的清潔消毒作業,並且以此作為藝術季的盛大序幕。


開幕式快閃|可愛清消行動

平日熱鬧的校園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蔓延以及遠距教學的公布,瞬間少了幾分生氣。在雪白的防護衣上噴灑各色的顏料,拿起泡泡槍、拖把、掃把,隨著輕快的因為在校園裡走動、清潔,並將台大藝術季的祝福發放給仍在校園內奮鬥的學生們。這樣的清潔行動不只是活動的宣傳,更是一種祝福,誠摯地希望大家能夠平安渡過疫情的來襲,也希望人們能夠從帶著微笑的藝術季清消隊員身上得到些許情緒上的清潔。


開幕式快閃|乾燥花快閃

花是個不落俗套的經典,不只是因為它有著浪漫和心意,更因為它總是帶來希望。志工和部員們熬夜趕出一束束獨一無二的乾燥花束,每一束花都獨居巧思,是大家用心設計出來的成果。我們希望能用精緻的乾燥花束清潔掉大家心裡的不愉快,把美化成繽紛,掃除心中的深藍和灰暗。 疫情期間夾雜期中考、雨季和各種雜事接踵而來,遠距上課對某些人而言是種夢靨。在這種大家焦躁、浮動不安的氛圍下,沉靜的花帶來的不只是表面的快樂,更是深層的慰藉。乾燥花和鮮花不同的是,乾燥花不會凋謝,可以保存更久、讓美好得以長存。我們希望點亮每一個收到乾燥花的人一天的心情,收到花束的大家也可以把花送給心愛的人,擴大希望和愉悅的影響力。因為人力有限,我們最終只能在短短24小時內製作出約80~100束乾燥花送給大家。但交流版上迴響和現場排隊的人流都超乎我們想像的熱烈,很高興大家喜歡我們舉辦的快閃。希望藝術季的乾燥花快閃可以讓大家感受到藝術季團隊想傳達的心意,用美清潔一天的壞心情!




開幕式快閃|我想成為你的樹洞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清理內心的煩惱了呢?有許多話想說,卻不知該如何訴說嗎?我們想成為你的樹洞,邀請你寫下疫情下累積的心內話,不管是抱怨、訴苦、領悟、秘密,所有說不出口的話,都可以在這裡盡情宣洩。抒發完,你可以選擇將它秘密地擦去,無人知曉,或者你也可以讓我們帶著這段文字前往下一站,成為他人的風景。

開幕式快閃|黏黏球快閃

這項快閃活動具有很高的互動性和簡單明瞭的規則!只要向大白板上的九宮格丟黏黏球並連線,即能得到小禮物。以開幕式推廣藝術季的目的來看,主要可以藉由白板上的名稱或標示讓參與者進一步認識到藝術季的展演主題有哪些。效率高、門檻低、富有趣味,可以在短時間內觸及到校內一定的人潮,體驗投拋球玩然後獲得小禮物的快閃活動!當日活動後得到的回饋都很正面,實施成果廣受好評。


開幕式快閃|歲碎年黏

你快樂嗎?
隨著年紀增長,純粹無瑕的快樂變得難能可貴,我們要面對、調適生活伴隨而來的各式情緒,即使只是生活裡的瑣碎事物,也能在心中產生或細微或深刻的波動。這些歡喜悲傷或是更複雜的情感,偶爾也需要有人共同分享與分攤,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整理、掏洗各種情緒的來由與意義。
每一種情緒都有色彩,我們試圖將每個人的情緒過濾成碎片流散而出,與其他懷抱相似、相反情緒的人們共享,認真看待、剖析不同人形形色色的內心世界。各色便條紙就象徵著各色情緒,透過在紙上書寫自己的開心或難過,把情緒碎片黏貼在穿著防護衣的人們身上,讓臺大藝術季陪你一起分享每個喜怒哀樂。




閉幕快閃活動


畢業快樂!從初步入校園到踏出臺大的大門口,在歲月流轉之間,從青澀懵懂、連校園的建築都認不得的大一學生,直到畢業當天,被磨礪、淬練過後帶著一些對期許以及對未來的未知,穿著學士袍,成為了一名畢業生,在未來的日子裡,這群畢業生將帶著從這個學校中獲得的知識、喜悅、挫折、苦痛,無畏的踏上屬於他們最精彩的人生。

(1)氣球快閃
氣球是一個帶有祝福之意的物件。飽滿又光滑的氣球,裡面飽含著夢想、期待以及挑戰的心,就和泡泡一樣。在動盪的疫情底下,臺大藝術季將今年度的祝福塞進雪白、鵝黃的氣球,將祝福誠摯地傳遞給今年的畢業生,在與氣球合影的同時,相信這樣美好的心情也被相機記錄下來了吧。

(2)拍立得快閃
拍立得是一個很神奇的產物。它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將生命中微小的時刻記錄下來,少了數位相機拍照時的刻意感,它更能夠捕捉到人生那些微小的瞬間中,值得紀念的每一幕。我們希望能夠將畢業生踏出校門前那些喜悅、期待、迷茫的情緒,用這樣的相機記錄下來,相信未來看到這些照片時,回想起作為一個畢業生當初青澀的感受,能夠露出發自內心的微笑。





閉幕派對

我們不太確定自己想說什麼,但我們有話要說,就像和爸媽吵架那樣,我們時常在和這個世界對抗、也和自己的內心對抗。為期一個月的《清潔進行中》可以說是一種逃避,我們暫時離開衝突,回歸自己的內心探問理想和初衷;然而逃避也是一種面對,充滿情緒的時刻是難以溝通的,無論是否想要進一步對話,我們都

必須先直視內心深處的渴望與想法,才有對話的可能。一個月後的此刻在閉幕式上我們回來了,我們似乎仍然不確定自己到底想說的是什麼,然而我們確切地知道自己有話想說,有些事情必須被說出口。

表達、反抗、沉默,任何的動作都不一定能帶來改變,但行動本身就是有意義的,無關乎外界、社會,此刻只隨著自己的心,無論舞動、搖擺或是大聲控訴,釋放是

最重要的。就一夜,僅此一夜,我們回來與這個世界面對面,像仲夏夜之夢那樣,一杯魔藥下肚,披露內心最真實的渴望,盡情狂歡。

它可能是最後一次,也可能不是,但並不重要,就像清潔並不需要結果,閉幕不代表落幕,而是真正的開始。雜念與糟糕的情緒化作泡泡消散在空中後的每一天 ,我們都將會持續直面內心深處的渴望,力圖保持這樣的純粹。

我們希望清潔永遠進行中。









講座|【感應】NFT藝術創作、收藏家對談會
時間|2022年3月26日

講座理念|
「感應」取自「改變」與「適應」的諧音,在新冠肺炎肆虐的這兩年中,無論是身邊的任何人,不管是主動的或是被動的,都能感受到病毒所帶來的危險與威脅。疫情改變了世界,在藝術的創作與欣賞上亦是如此。以民眾的角度而言,眾多實體空間受限後,許多人將他們的目光投射在數位藝術品上,透過網路世界欣賞藝術。另外以創作者的角度而言,亦無法掙脫疫情的漩渦,轉而透過網路平臺、線上藝廊等發佈自身作品。因此在疫情尚未知曉何時迎來終結下,無論是創作者、觀眾,都需要去適應新興的藝術呈現方式。講座內容:近年來,由於數位藝術的盛行,NFT (Non – Fungible Token) 的藝術品形式也逐漸的受到創作者、藏家的親睞,透過相關的技術,將虛擬世界與現實形象相結合,突破空間的侷限,走入大眾的視野中。因此,此次講座將會探討 NFT 相關議題,並希冀透過講者的親身經歷,分享如何在困難重重的疫情中展現出創作成果,並讓參與者了解創作者藉由 NFT 形式發佈作品的契機與想法,以及藝術家在面對疫情所帶來改變的同時,心態上如何重塑與適應,將NFT與藝術相結合,創造新興的創作模式。



講座|【清憶】美國女孩導演與製作人對談會
時間|2022年5月7日

講座理念|
過去曾經因為SARS傳染病在臺灣肆虐,而在半世紀後的今日,另一場疫情壟罩在我們的頭上,深深改變了人們溝通、工作模式。許多藝術家開始更注重情感及心理相關的議題,但仍然借用藝術的力量,保持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或是排解孤獨與憂鬱感,對許多人來說,悲劇正在四處蔓延,在這樣的疫情衝擊下。國際新聞就傳出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哀鳴,因為映演業的休息,加上影展的停辦,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停工狀態,預估已經造成近20萬人失業,而在這個狀況下,如何去拍攝一部電影,並且重塑與適應這樣的衝擊,希望帶給觀眾在這段日子的心路歷程與感受。


公益電影放映會|美國女孩
時間|2022年5月13日

活動介紹|
自疫情後,各地生活方式被改寫,有些人,因為疫情得利,有些人,因為疫情失利,我們無法阻止新冠肺炎的到來,卻能轉念思考,要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痛苦是無法避免的,但如何看待它們,那是我們的選擇。」這次,帶著藝術季的觀眾們一同進電影院觀賞美國女孩,同時我們邀請到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與製片人苗華川出席映後,共同在看完電影後一同帶領觀眾們進入電影的世界。

講座|【浸】驚喜製造所陳心龍創辦人分享會
日期|2022年5月18日

活動介紹|
「沉浸式藝術體驗」於近期因為日本科技團隊Team Lab的作品而引起大家的關注,許多人對於此體驗的印象皆為「既有互動的娛樂也有感官刺激」的表現形式,而本次邀請的講者(驚喜製造所)則致力於在臺灣推廣此類藝術形式,以喚起大眾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注及思考,故本屆藝術季邀請驚喜製造所針對「沈浸式藝術體驗」的主題和同學們以講座形式進行經驗與實作的分享,期盼能以這樣的形式增進參與學生們對此藝術形式的了解與認識。以講座形式介紹參與同學「沉浸式體驗」的藝術形式,並藉由驚喜製造所方的經驗分享增進參與學生對此藝術形式的了解及想像,以及如何在疫情後仍然在此領域屹立不搖,面對疫情所帶來的改變,如何重塑與適應,無論心態或行為,因為疫情分享新的藝術人生體悟。內容將進一步與講者聯繫討論。